为探索全媒体时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让社科知识融进百姓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特别策划《文安荆楚》系列短视频,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三个短视频栏目,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荆楚优秀文化,宣扬湖北乡风文明成果,传递社会正能量,助推湖北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欢迎观看《文安荆楚》第十五期:“武汉”名字的由来之二:武汉三镇如何诞生?
长江与汉水相汇,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那么,“武汉三镇”的名字,分别是怎么来的呢?
上集中有谈到,“武昌”最早是叫夏口、江夏,直到隋朝设立武昌郡,元代改为鄂州,后来改称武昌路。不过,这个“武昌”在三国时期是指今鄂州一带,是孙权为了夺取荆州,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此时首次被今武昌区所用,但县城仍叫江夏,是行省的治所,这是武汉地区首次成为“省会”。
刘表将郡治设在沙羡县郤月城,也就是今汉阳区域第一座城堡。而郤月城在公元208年遭到战火毁坏后,刘表之子刘琦又在汉阳凤栖山建起鲁山城,仍作为江夏郡的郡治所在。此后在汉阳地区出现的城名,相继有石阳、曲阳、曲陵、沌阳、汉津等,终在隋炀帝时改汉津之名为汉阳,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15世纪,明成化年间,江汉平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洪灾,导致汉江改道,从原汉阳县东郊切出一块土地,后来还形成了一座繁茂的码头商埠,因靠近汉江河口而被称为“汉口”。到了明末清初,级别是镇的汉口发展为数一数二的都市,乾隆《汉阳府记》中就写道:“火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泊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让焉。”
“武汉”这一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1927年初,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定名武汉,作为临时首都。
新中国成立后,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正因为具有如此重大历史价值,武汉也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策划:徐维洲、曾智
编导:王淳
文字:周婵
主播:唐子焱
摄制:何琛 夏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