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主持会议。记者何琛 摄
专家学者嘉宾认真聆听。记者何琛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 实习生张叙雅 通讯员朱京阳 陈贞)乡村振兴离不开弘扬艰苦奋斗精神。8月1日,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湖北省社科联组织全省社科界专家在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召开“发扬奋斗精神,推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会议由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省、市社科部门,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夷陵区委相关部门的40多位专家学者嘉宾参会,共同交流讨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坝头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五周年,在许家冲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化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湖北乡村振兴重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提出对策建议,为湖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高水平智力服务。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青平致辞。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青平在致辞中表示,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要大力弘扬、自觉践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和全社会一道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不断探索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新路径,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正英致辞。记者何琛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正英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宜昌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有关工作,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宜昌乃至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雷明、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云分别就乡村振兴政策、“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理论、乡村振兴现实问题作主旨报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左亚文、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易新涛、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孝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银根、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霍军亮则围绕湖北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重难点问题,深入交流,分享新观点、新思路。
宜昌市夷陵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郑书香发言。记者何琛 摄
“近年来,立足夷陵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我们通过党建引领、组团发展、绿色产业、共同缔造等抓手不断深化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夷陵路径’。”宜昌市夷陵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郑书香在发言中介绍了区发展现状,并表示,下一步全区将在“下好产城融合的先手棋、打好价值转化的主动仗、攻克资源转化的大难题”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企业家代表武汉市金色惠农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食汇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全国“十佳农民”王建兵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对乡村振兴的理解。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讲话。记者何琛 摄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工作重点和湖北实施等三个层面与作了分享。他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总的要求仍然是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重点抓好“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等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作总结讲话。记者何琛 摄
刘爱国围绕全省社科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在献智献策中彰显担当作为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和阐释;二是要进一步增强为湖北先行区建设和农业强省建设建言献策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共同缔造”理论和实践研究,助力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社科联、中共湖北省委农办主办,华中农业大学、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社科联、中共宜昌市夷陵区委承办。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还与许家冲村民代表围绕共同缔造开展了乡村夜话,并参观了许家冲村展览馆。
与会专家发言摘编
把握一个概念 形成一个活动 做好四篇文章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雷明。记者何琛 摄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雷明:乡村振兴作为我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核心,从十九大提出相关战略后,各地各显神通,办法经验层出不穷。湖北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在“十四五”中后期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应全面准确把握“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这一科学概念,注重从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本质视角看待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中的乡村振兴;二是要着力形成共富发展的行动,即围绕共生、共行、共建、共治、共享五大理念,通过加强公正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公正的城乡收入分配分配机制、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的建构与保障,扎实推进携手共富;三是要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好四篇大文章,即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县域外东西协作发展、不断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以共同缔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共同缔造”活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创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湖北篇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引领和动力引擎。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要务在于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激发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筹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力量和资源,共建美好环境、共创美好生活;服务于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以“强县工程”为抓手,践行“五共”理念,着力在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功能、基层治理能力、党建质量和水平等“五个提升”上下功夫,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须夯实农户家庭经营这个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国家发展的短板在乡村,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得到澄清,其中一个重要误区就是对家庭经营、小农经济、规模经营以及规模经济等问题的认识存在混淆。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立足于农业仍然是以小农经营为主的基本国情农情,以建设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抓手,补齐小农户发展的短板,让小农户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基石与产业融合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云。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云:世界强国无一不是粮食强国。全方位有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应从稳生产、保供应、防风险、强机制等方面构建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框架。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强省,不仅是传统粮食主产区,同时水稻、油菜、柑橘、水产品等特色农业突出。但结合调研发现,当前湖北粮食生产中仍面临土地经营规模小且细碎严重、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应依靠种业与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水稻、油菜等作物单产潜能,并通过处理好内循环与对外合作的关系,粮食潜能与产业链的关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关系,进而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
永恒的乡愁:怀乡情结的哲学反思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左亚文。记者何琛 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左亚文:在乡村城镇建设当中,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现今实施振兴乡村文化的战略举措中,乡愁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课题。何为乡愁?首先是在于传统中国的一些优良传统,如敬老爱亲的孝悌观念、相望相助的邻里关系、重情守信的民风民俗、勤劳俭朴的生活作风等,还有一些地方戏曲、文体项目、传统节日、民间技艺等的传承和弘扬,都要借乡愁之精神动力,来加以开展。其次,在于发展,安徽肥西小井庄种荷花的旅游文化产业搞得风生水起,城里人扶老携幼来乡下赏荷、旅游观光,乃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乡愁情绪所系。乡愁,是乡村文化之魂魄、乡村发展之根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阈下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易新涛。记者何琛 摄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易新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要以提升思想认识为先导,克服“两张皮”现象;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要以实际工作为载体,将筑牢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基层党建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以大抓基层为鲜明导向,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努力营造浓郁的社会氛围。
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孝红。记者何琛 摄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孝红: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调查发现,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呈多元化,对农业产业发展青年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如何吸引新时代青年人才走向农村,深耕农村,驻扎农村呢?我们要在系统观念的指导下,抓好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要根据乡村现有情况,完善政策措施,挖掘并创造农村特色,引导青年思想,力争吸引并将青年人才留下,而并不仅仅是为了镀金、被迫或非自愿留在乡村,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乡村,愿意奉献自己的力量建设乡村。
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与融合发展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银根。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银根: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关键在融合发展。从总体思路来看,产业振兴与融合发展的途径在于重塑生态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在此基础上,各地在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与因物制宜的原则,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从产业振兴的典型模式来看,做强特色农业、做响品牌农业、做好休闲农业、做优立体农业是当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融合发展发展的主要方式。
深刻认识和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军:农业农村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内涵主要包括“八论”,即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对我们探索和运用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规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振兴乡村、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霍军亮。记者何琛 摄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霍军亮:新时代以来农村基层党建变化显著,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加凸显,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明显改善,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然而,也出现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干部待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村庄空心化严重,以及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组织设置、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基础保障、党建责任、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实践创新,补短板、强弱项,要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农村基层党建涉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要系统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更加注重从社会环境、政策体系、制度机制、方法路径上进行总体谋划和系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