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全媒体时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让社科知识融进百姓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特别策划《文安荆楚》系列短视频,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三个短视频栏目,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荆楚优秀文化,宣扬湖北乡风文明成果,传递社会正能量,助推湖北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欢迎观看《文安荆楚》第四十九期:中秋特辑二:咸宁丹桂飘香守月忙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你一定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可是你知道吗?咱们湖北咸宁与“嫦娥”有着不解之缘,咸宁不仅是“中国桂花之乡”,还是“中国嫦娥文化之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品品咸宁城的中秋雅趣。
咸宁,素以桂花闻名,咸安区有上千年的桂花种植传统,当地百姓鲜种桂树,名曰桂花是“月里嫦娥播的种,山中仙女育的秧”。中秋节由上古时期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古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在其中咸安中秋民俗祭奠活动,以“守月华”和“祭嫦娥”最为普遍和隆重。
民俗文化学者介绍,“守月华”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终夜不眠,以待月明,称曰守月”。《通城县志》记载“八月‘中秋’,比户以月饼、菱、藕相赠。月上,设饼饵、酒食于露赏月,望月中五色云,谓之‘守月华’”。
“守”指在月下等待祈望,“月华”则是指圆月边的五彩晕轮。如果圆月午夜起晕轮,桂农便知道有雨多产,如果不起晕轮,则预示着中秋前后不下雨,桂花产量将减少。相关学者研究称这种说法存在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咸安农谚就有“月亮长毛,有雨滂沱”之说。从民间文化遗存来看,嫦娥被视为咸安地区桂花种植、生产的“保护神”。
如今,无论是古人烟柳画桥、登台赏月,团聚家宴,玳筵罗列还是“守月华”以编排节目的方式走上舞台,中秋节都充满着人间赏月的浪漫,团圆的喜悦,情感的抒发,美好的祝愿,它随着文化传承进一步的完善与打磨,形成咸宁独特的中秋文化习俗也将秀美于世界。
策划:徐维洲、曾智
编导:王淳、欧阳
文字:姚婧 吴庭筠
主播:陈江薇
摄制:欧阳、王米多、熊婷、王星辰 齐剑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