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刘玉堂主讲“追寻楚脉”。王旭、赵向彤摄
本期讲座由孝感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莉主持。王旭、赵向彤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实习生姚静、通讯员陈前威、申梦娇)楚国八百年,楚风三千年。10月21日下午,2023“荆楚社科讲坛”走进湖北工程学院,著名文化学者、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刘玉堂,与30多万线上网友、200多名在场师生一道,趣味畅谈“追寻楚脉”。本期讲座由孝感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莉主持。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刘玉堂以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场,并对“楚文化”进行了简单阐释。刘玉堂表示,楚文化是指公元前11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末,长江中游地区一个诸侯国——楚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传承并发展的的文化,它发挥着巨大能量,影响着此后、当今乃至未来中华传统文化的走向和发展。
“‘楚脉’可以理解为楚文化的血脉、根脉、文脉,是楚文化精神的标志象征,是楚人的意志信念和价值取向。”刘玉堂经过系统梳理,用六个荆楚成语短句对“楚脉”进行概括,分别是“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结、“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引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嘱托我们牢记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筚路蓝缕”一词正是出自楚人。“筚路是破车子,还是用木轮做的独轮车,蓝缕则是破衣服。”刘玉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中晚期,楚国内有天灾饿殍遍地,外有周边国家虎视眈眈,老百姓人心惶惶。这时候楚国大臣子革站出来说,不要看到现在这个情况就悲观失望,楚国第一任国王上任时,那个条件才叫艰苦,艰苦到他自己都只有破车烂衫,但楚王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带领楚国人民发愤图强,建设美好家园。凭借着“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楚国才能由小变大,由方圆五十里发展成为地方五千里的“千乘之国”。
“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开拓的精神、开放的胸襟。”刘玉堂现场分享了“楚人失弓”“绝缨之宴”两个富有哲理的故事。“楚王失弓”出自《吕氏春秋》,大意是楚共王在一次打猎时不小心弄丢了祖传的弓,并没有大费周章让大臣侍从寻找,而是说,“楚国人丢掉的东西,也是楚国人捡到,国家没有损失,没必要再去找。”而“绝缨之宴”讲的是楚庄王饶恕调戏嫔妃的下臣唐狡,后来得到唐狡拼死相报,“当个人尊严和国家利益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称时,楚王是从大处着眼,以国家利益为重。”
提到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刘玉堂借楚庄王“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故事进行了生动阐释,并列举了楚国在青铜铸造、丝织刺绣、漆器等方面的物质文明成果,以及以老庄哲学、宋玉文学、美术乐舞为代表的精神文明成就。
“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在楚庄王“止戈为武”的故事中早有体现。刘玉堂说,楚庄王认为“武”为两个字构成,左下方是停止的“止”,右上方为干戈的“戈”,干戈就是兵器,古人造“武”字就是在告诫后人,真正的武力是不是为了挑起更大的武力,而是停止战争。“这个观念即便是在现在,也绽放着光芒,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
刘玉堂还谈到2019年军运会开幕式上“止戈为武”的创意理念,“军运会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为了宣扬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死未悔”的爱国情结不仅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代表,更体现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刘玉堂用屠夫屠羊说在逃亡途中舍身救下楚昭王的故事予以佐证。随后,刘玉堂以季布为典型,阐释了“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宁要季布一诺,不要黄金千两。”正是出自楚人季布的人生故事。
讲座现场。王旭、赵向彤摄
本期“荆楚社科讲坛”在湖北工程学院开讲,并同步开启网络直播。在两个小时的讲解中,刘玉堂博古通今,妙语连珠,让大家直呼“过瘾!”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程鑫鑫同学说,“刘教授对楚文化的独特见解让我受益匪浅,很受启发。今后,我也会积极探索和学习楚文化知识,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感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莉表示,讲座内容博大精深、语言诙谐幽默、启示意味深长,让我们都为源远流长、闪耀古今的楚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以“追寻楚脉”为主题的荆楚社科讲坛,充分体现了全省社科界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际行动。张莉勉励大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新时代奋斗追梦的强大正能量,激发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强大动力,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