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孝感分会场启动仪式上,“荆楚社科讲坛”嘉宾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国主讲“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通讯员周玲)5月20日上午,湖北省第十三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孝感分会场活动在湖北工程学院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湖北省社科普及品牌栏目“荆楚社科讲坛”精彩开讲,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国围绕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主题分享。活动由孝感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章志海主持,湖北工程学院副校长李渺出席并致辞。
李建国教授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题,从内涵特征、重大意义、形成条件、发展现状和战略支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
李建国教授首先结合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的历史演变,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关键特征。他说,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其本质是创新驱动,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生产力。在李建国教授看来,新质生产力具有四个重要特征:涉及领域新,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技术含量高,涉及脑科学干细胞、空间技术、量子信息、新材料等目前世界最前沿的领域;要素配置优,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等缺一不可;环境友好,具有明显的生态属性,兼顾发展与保护、重视生态平衡。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它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每一次科技的重大进步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李建国教授与现场观众一同回顾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并生动讲述了丝绸制作、蔡伦造纸术、宋代造船和罗盘等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背后的故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让大家深深明白,“科技创新决定大国兴衰”。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站上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李建国教授认为,新技术的持续涌现和群体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源头活水;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进入生产函数,和过去的资本、劳动力、土地、企业家才能等要素共同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源泉。此外,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还需要在较为顺畅的“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强大国内市场的有力支撑、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以及一批高素质劳动者,企业活力和企业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方面持续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赴湖北考察,其中3次到武汉光谷,每一次都谈到了“科技创新”。李建国教授表示,湖北具备打造科技强国建设重要战略支点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大有可为。一是要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二是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要打造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引导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四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讲座最后,李建国教授勉励大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每个人都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一定会一关一关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终将实现。
本期荆楚社科讲坛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孝感市社科联、湖北工程学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承办,来自孝感社科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社科普及志愿者、爱好者、湖北工程学院师生等200多人现场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