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绍东做客“荆楚社科讲坛”,主讲“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浩然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实习生雷珍珍、通讯员郭英策、陈梦婷)“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5月24日上午,作为湖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重头戏”之一的“荆楚社科讲坛”在武汉商学院开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绍东围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生动而又全面地解读。本期讲座由武汉商学院副校长刘佳霓主持。
周绍东教授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等五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周绍东教授首先从生产力的概念出发,深入解析了新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他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周绍东教授介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新技术的出现会培育出新产业,进而催生出不同的新模式,产业转型升级会形成新动能。周绍东教授还表示,新动能的本质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要激活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就要打好“文化牌”,充分发挥文化的支点和撬动作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立足湖北,则可以从打造好“爱国忠诚、开放包容、率真执着、九九为中”的新时代荆楚文化名片上下功夫。
“发展新兴产业不代表抛弃传统产业,我们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转型升级、拓展超越。”周绍东教授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量变与质变相互交织。他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用系统、全面、产业链角度去思考,既要积极推动创新,也要注重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武汉商学院副校长刘佳霓表示,周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鲜活的事例,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高度和实践价值。武汉商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期“荆楚社科讲坛”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武汉市社科联、武汉商学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