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作主题报告。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实习生姚力菁、通讯员丁运敏、杜莉莉、朱文欢、陈雪莹)6月4日,作为2024武汉种业博览会亮点活动之一,以“培育水产之‘芯’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二届武汉市水产种业发展论坛在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举行 。
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是本届种博会五个分会场之一,已成功实现桂建芳院士团队研发的“中科五号”鲫鱼新品种成果转化,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培育黄颡鱼、加州鲈新品种(系),并获得1项发明专利。
当天论坛现场可谓大咖云集,各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为水产种业发展把脉问诊,指明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以《水产精准育种技术创新与水产种业发展》为题做了专题报告。
桂建芳院士表示,技术创新是推动转型的首要举措。目前,研究人员已在鲫的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方面已获得四大突破,一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同时敲除runx2b-A和runx2b-B两个部分同源基因及其6个等位基因,创制出无肌间刺的银鲫突变体;二是采用倍性改变及生殖方式转换创制基因组重构合成多倍体新技术,培育出抗疱疹病毒的新双三倍体克隆系;三是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大规模生产具有无减数融合生殖能力的新双三倍体克隆系;还将其与多种鲤科鱼类进行交配,快速创制出多种不育的异源多倍体群体;四是将龙睛和白化性状经基因编辑精准转移到适合侧视观赏的百褶裙狮子头中,再造出10多个金鱼新品系。
桂建芳院士还分析了“长江十年禁渔”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他认为,这一政策和举措开创了渔业从“捕”到“养”再到“护”的先例,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新贡献。
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梁旭方进行了《饲料鳜的遗传性状改良与饲料养殖发展现状》主题分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传波进行了《“十年禁渔”背景下大水面生态渔业保护与资源利用》主题分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谷、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朱思华分别围绕“池塘养殖尾水污染物控制技术规范”和“池塘小龙虾——鳜鱼生态轮养新模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以《学水产种业创新引领特色淡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武汉中科瑞华公司总经理杨琳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设施渔业变革》为题,分享了新观点和新思路。
此外,本次分会场主题活动集中展示了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牵头研发的鲫鱼“中科3号”、鳙鱼“中科佳鳙1号”、团头鲂“华海1号”、翘嘴鳜“武农1号”等水产新品种12个,还开展了水产苗种繁殖现场观摩、圈养设施渔业参观、工厂化循环水车间试运行、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科普馆参观及科普活动。
据悉,该活动由武汉农业集团、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武汉都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武汉青鱼原种场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