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黄宏武、高峰)近日,笔者走进湖北省大悟县,在这个曾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探寻53名“兵支书”在一声“到”、一生“到”、一村“到”中的感人故事。
祝良:33年的坚守,换来群众家里的一串串钥匙
祝良到五保户家走访。
今年62岁的祝良,在三里村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已有11个年头。这个身高1.8米的汉子,魁梧的身材、挺直的身板、眉眼间透露着一股军人的气质。
“我是82年入伍的老兵,老部队的前身就是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从1992年回村任干部起,这位当年“霓虹灯下的哨兵”已转型为“复兴强村的尖兵”。
“五一”一大早,祝良就骑上刚修好的爱玛牌电动车,沿着村里的通湾公路,以2组磨石沟为起点,依次转至9组返回来,再从10组转至13组,把全村察看了一遍。重点察看了易迁点的脱贫人口、留守老人、因身体残疾在家居住人员和留守儿童家庭。“今早我值班,早上转了一圈,骑行了10多公里,看了12户人家,一切正常。”
在村民何明友眼里,村干部和祝书记比亲人还亲。“我的么叔在世时,祝书记基本是周周来看望,天天派人来探访,我那段时间在外务工,没时间照料老人,直接把房子的钥匙交给了祝书记,他照料比我还全心!”
在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大楼的办公室墙上,没有张贴各类奖状和荣誉证书,在每日值班牌后面的墙上,却挂满了外出人口家庭大门的钥匙。“都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祝良眼里,“金石银石不如老百姓的钥匙”。这一串串群众家中的钥匙,就是干群关系的“信任基石”,就是党和群众“鱼水”关系最好的证明。
2014年,祝良从老支书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村支部书记。所在的三里村,先后两次代表大悟县接受国家和湖北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
“如今的三里村,再不是旧模样,年年有分红,人人有保险。”从2016年起,赶在农历小年前,三里村村民都拿到了分红。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富饶三资运营公司,统一运作各种渠道资金项目。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发展兰草产业,投入100万元发展小龙虾养殖,投入80万元发展乡村农家乐,投入250万元发展黄桃采摘园,投入200万元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初步形成以兰草、黄桃、小龙虾、肉牛养殖四大产业,年带动贫困户用工2000人次,先后带动65户贫困户198人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7万元,全村农民户均增收2000多元。
刘亮明:让村子美起来、村民“荷包”鼓起来
刘亮明帮农户销售桃子。
清明节前后一直高温少雨,防火是全县各级干部的第一大任务。 “刚刚巡查回来,防火压力太大了,让您们久等了!”晒得黝黑的刘亮明,1.7米的个头,穿着一身迷彩服,一脸憨相,不善言辞的他一个劲地对笔者说对不起。
刘楼村位于大悟县城关镇东北部,国土面积20平方公里,距离县城仅8公里,是个典型的城郊村。“我们刘楼村聘请10名护林队员,成立刘楼村防火突击队,利用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守山场、守坟场,进行不间断巡山,同时利用流动车辆全村宣传防火条令,增强村民防火意识,减少发生火情概率。”刘亮明介绍道。
从1997年底到河南南阳武警支队,到2001年退伍的四年里,刘亮明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回到家乡后,刘亮明也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军,到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公司当保安,认真负责加上吃苦耐劳,很快地担任保安队队长,一干就是八年。
2011年,在父亲的多次劝说下,在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下,刘亮明当选为刘楼村村民委会委员,担任村主任兼副书记一职。
2021年3月,在村里工作了十年的刘亮明再次获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当选为刘楼村村支部书记。“我这一届村委会,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建设和美乡村是我的首要任务。”刘亮明的工作思路很清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牢防返贫是底线任务。对于村里的脱贫户近况,刘亮明如数家珍。刘楼村现有脱贫人口73户200人,监测对象7户31人,已全部消除了风险。脱贫户邵小军家里有三个残疾人,在政策支持下,养了牛,喂了鸡、鸭、鱼,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邵小军养牛的地方在山里,离家很远,他准备在山里安家,方便养牛,可是安家就需要牵电线过去,不然山里冬天冷、夏天热,蚊虫叮咬,住不了人。一头牛就是一万多的收入,对于邵小军的家庭来说,一分都不能少。在刘亮明的帮助下,用电的问题解决了,邵小军安心地搞养殖了,一家人也过上了幸福生活。
走进刘楼村,1万多棵红叶石兰整齐有序地站在路的两旁,路边果园成串,菜园里充满生机,一口口当家塘水光滟潋,一面面生动的漫画墙,一阵阵欢声笑语,这一切,让刘楼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难以想象的是,刘楼村以前出门就是粪坑、厕所,地上的泥巴路,出门回来一脚泥巴,到处都是破烂不堪。刘亮明则带头推掉了家门前的厕所,村民们积极配合,大家主动出谋划策、出钱出力。“现在环境好了,老百姓不晓得多高兴。”村民殷修权说。
环境美了,荷包也鼓了。刘亮明瞄准了村里山场面积较大的优势,鼓励村里青年敖文文承包500亩山场,种植油茶、绿茶。目前第一批茶苗已经成活,4年后可以受益,并带动周边村脱贫户、村民打工增收。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刘楼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去年全村7个大户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水稻,粮食产量达百万余斤。较上年度增长20%以上;油菜扩种200余亩,较上年增长40%,发展态势向好。
聂建军:“用流量为家乡赋能”
聂建军网上直播带货助农。
今年3月5日,时值农历惊蛰节气。花桥村的农民正在抢抓农时,耕地、播种、施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由于前两天下了一场雪,聂建军担心“倒春寒”对油菜生成造成危害,连续几天都在田地里转,今天刚刚转完,赶紧跑到水塘边清洗鞋子和身上的泥巴,就匆匆赶到村支部,迎接从湖南来的战友陈思吕,陈思吕也是一名抖音爱好者,网名“农村阿吕”,在湖南名气较大,今天邀请他来,是一同拍摄视频,为助农直播做准备。
花桥村位于大悟县吕王镇南部,是开国中将聂凤智的故乡,有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39人,素有“红色之乡”之誉称。
今年43岁的聂建军是花桥村党支部书记,他网名为“红色花桥的小眼支书”,眼睛不是很大,但他那张带着几分稚气的娃娃脸上却满是真诚和睿智。
1982年12月出生的聂建军,1998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16年。先后担任过防空兵战士、小车队分队长等职务。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工作和综合成绩突出,先后被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学兵”、湖北省军区“百名优秀士官”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4年,退伍后的聂建军选择了自主创业,先后在湖北省品尚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室主任;在吕王镇开立第一个大悟县内考试的汽车驾驶培训点;还先后开立两个汽车销售中心。短短五年间,聂建军就从一名退伍军人转变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创业家。
2018年底,聂建军收到镇党委政府,请他回村任村干部。
“我爷爷是1959年大灾之年走的,我奶奶双目失明,我父亲和我奶奶孤儿孤母也是村集体养大,做人要讲回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聂建军决定回到农村。同年7月,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中,年仅38岁的聂建军同志当选吕王镇花桥村党支部委员,开始参与村级治理。2021年7月,担任吕王镇花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一个称职的村支书,要尽心竭力的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这是聂建军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广大村民的承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聂建军知道,单靠种植农作物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太难、太慢,他利用花桥村S108省道穿村而过,聂凤智将军故居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区位资源优势,多方整合项目资金,促进电商产业发展,打开致富通道。
“花桥物产丰富,村农副产品丰富,种植户多,以前农副产品都是村民自己上街卖,或者通过外面的收购商进来收购,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年轻富有创新活力的聂建军,他发挥网络传播快、影响大的作用,注册抖音账号,开通直播,积极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聂建军成为大悟第一个持续开展直播助农的村党支部书记。
5月16日晚上,在网上直播间里,聂建军正在推销走村串户收的山货——天麻。“我想用流量为家乡赋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花桥村的好风光好产品。”
说到今后打算,聂建军计划进一步带领村民积极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以点带面,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与更多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