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视频频道 > 视频快讯

燕矶长江大桥主跨首节钢梁成功架设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0日17:4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王翔、王子明、徐瑞申)9月20日,黄冈与鄂州之间的长江江面上,一节长28.4米、重830吨的钢梁由900吨缆载吊机缓缓提升至设计位置,标志着燕矶长江大桥主跨首节钢梁吊装圆满完成。至此,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大桥局等单位施工的我国首座大跨度四主缆悬索桥,正式迈入钢梁架设核心阶段,为后续主桥合龙奠定坚实基础。

燕矶长江大桥因跨越长江干流、临近鄂州花湖机场,受航空限高、航道通航需求、生态红线及桥位地质条件等多重约束,创新采用“四根主缆、一跨过江”设计,主跨达1860米,上层为高速公路、下层为城市快速路,全桥钢梁共计69个节段,是鄂东“空铁陆”联运立体交通体系的关键过江通道。

与普通悬索桥吊索不同,该桥钢梁架设需同步精准连接内外四根主缆的6组吊索,因内外主缆垂度存在差异,缆载吊机仅能置于内侧2根主缆之上,导致内缆需承担吊机与钢梁的双重重量,此次首节吊装中内外缆最大高差达2米。若按常规方案直接提升,将出现“内缆吊索可装、外缆吊索难接”的困境,“荷载如何精准转移?内外缆平衡临界点在哪?内缆上的缆载吊机如何定位?这些都是行业未遇的难题,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副总工程师张昭贤坦言,团队只能“迎难而上,突破技术空白”。

为攻克不同垂度四主缆悬索桥的结构体系难题,湖北交投集团牵头联合中铁大桥局等参建单位,前期开展数百次数据论证与可行性实验,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最终精准确认各安装点位,创新采用“外缆安装液压提升装置+钢梁底部吊点连接”的施工方法实现“力的转换”,并搭建实时测算系统,通过动态监测钢梁各位置受力变化,随时调整校正,确保内外缆受力始终平衡,成功破解架设难题。

据了解,燕矶长江大桥钢梁架设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作为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重要配套工程,大桥建成后将实现黄冈至鄂州花湖机场15分钟直达,不仅能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与过江通道布局,更能串接“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加速“武鄂黄黄”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责任编辑: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