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淳、通讯员朱京阳)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负责人李江敏,以数字人身份与广大网友见面。这也是湖北省社科联推出的第四位数字社科专家。
李江敏表示,此次以数字人形象亮相,既是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创新实践,也是传递生态智慧的新形象。作为 “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负责人,她所在团队此前已通过国家级一流课程、专著教材、现场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遗产保护与发展理念。而数字人技术的运用,为社科普及工作打开了全新空间。
她介绍,这一数字社科形象不仅会将 “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流域环境与文明演进” 等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还能带领大家 “云探” 生态文明与长江大保护、“云游” 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让原本硬核的社科知识,变成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
作为新时代的数字社科人,李江敏许下心愿:愿以这一数字人形象为桥梁,让生态文明的价值深入人心,让长江文化的力量滋养更多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注入文化动能。
这一亮相并非个例,而是湖北省社科联打造数字社科普及体系的最新实践。此前,省委讲师团成员、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湖北经济学会会长、二级教授邹德文,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薇,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湖北省委讲师团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杜志章三位社科专家的数字分身已经上线,通过短视频形式讲解湖北支点建设、“十五五”规划等社科知识,收获广泛关注、点赞。
湖北省社科联有关项目负责人介绍,打造数字社科普及体系,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和省社科联“3355”工作思路的主要举措,将推出十大数字社科专家,通过 “社科 + 媒体 + AI” 融合打破时空限制,形成多领域覆盖的数字社科宣讲矩阵。
这也是湖北省社科联打造的湖北社会科学 AI 模型及其应用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于今年 7 月启动,是省级社科领域 AI 技术落地的首创探索,核心为打造社科人工智能底座平台,构建全国领先的数字社科专家IP集群,研发智能交互终端,开发社科小程序,举办人工智能与社科双向赋能盛会,推动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为社科界数智化应用提供“湖北方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