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湖北产业教授陈力峰做客“荆楚社科讲坛”,主讲《让好新闻既“刷屏”又“入心”——从获奖作品看融合报道的破局路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 通讯员朱京阳、邵国超)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突破算法茧房的“破圈之战”,更要打赢价值共鸣的“入心之役”。这既是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紧迫的实践命题。10月23日,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的“荆楚社科讲坛”走进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湖北产业教授陈力峰结合丰富的一线案例,专题解析融合新闻报道的创作路径,揭秘好新闻如何既“刷屏”又“入心”。
讲座中,陈力峰系统阐述了优秀融合新闻报道的四个关键维度:主题重大、立意高远,报道须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切口精巧、微观叙事,善于通过具体人物、事件与场景破题,引发受众共情;践行“四力”、深入现场,强调记者必须抵达一线,获取一手素材;技术赋能、服务叙事,运用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内容核心,让技术成为提升报道感染力的“梯子”。
针对高校全媒体新闻如何成功“出圈”,陈力峰提出应把握价值引领、形态创新与传播破圈三大尺度,并重点梳理了校园新闻线索的“五座富矿”:在常规活动中挖掘新意,关注平凡人物的闪光故事,善用校园数据洞察趋势,直面学业就业等现实议题,将专业课程与社会热点跨界连接寻找“爆点”。他列举了部分高校通过消费数据实现精准帮扶、学生凭借专业知识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等生动案例,指出具备贴近性、服务性与建设性的报道更易获得受众共鸣。
“AI时代,真正的危险不是AI取代记者,而是记者活成了AI的模样。”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剧变,陈力峰强调,新闻工作者和即将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的大学生要善用技术而非被技术主导。他勉励在场师生坚守内容的真实与深度,持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长为兼具传统媒体深度、自媒体网感与技术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传播人才。
本期“荆楚社科讲坛”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承办。湖北省社科联科普部主任徐维洲、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吴海燕、党委宣传部全体成员、宣传员及校融媒体中心全体成员等150余人参与活动。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路径,传授的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价值观,为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提供了宝贵启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