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湖北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期间,神农架林区社科联联合林区分公司举办“建成支点 智启未来”主题书展活动,搭建阅读交流平台,吸引众多社区居民参与。

6月,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神农架林区党校(行政学校)教研室主任宁远成为林区教育系统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

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古水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推出红色情景剧场,让群众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 通讯员朱京阳、龚晓融)2025年,神农架林区社科联以湖北省社科联“3355”工作思路为指引,紧扣省委省政府“支点建设”目标,立足林区生态与文化特色,构建“理论宣讲+文化传承+基层服务”三位一体社科普及工作体系,全年开展活动50余场次,直接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有效提升了社科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
建强科普阵地,筑牢理论宣讲主平台
神农架林区社科联充分发挥省级社科普及基地林区党校的主平台作用,全年开展专题宣讲35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学校师生等5000余人次,积极传播党的理论和精神,提升林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素养和历史认知。在理论宣讲过程中,注重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宣讲形式。通过邀请本地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参与宣讲,将党的理论与神农架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具体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与此同时,神农架林区社科联依托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古水红色教育基地,聚焦不同群体需求,精心打造“七个一”主题教育精品课程体系——观看一座革命教育基地、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堂专题党课、观赏一部革命纪录片、重走一段红军路、参与一场沉浸式红色情景剧、品尝一顿忆苦思甜红军餐,实现“观、听、感、悟”全方位覆盖,确保红色教育兼具深刻性、有效性与教育性。针对青少年群体,基地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研学活动,主动对接区内外学校、研学旅行社,吸引多批次小学、初高中及大专院校学生前来开展实践研学,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创新传播载体,新媒体赋能社科普及
为适应信息传播新趋势,神农架林区社科联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开通“神农架文化大观”官方短视频账号,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宣讲视频和图文资料,进一步扩大了《黑暗传》、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截至9月底,“神农架文化大观”抖音号已推出67期科普视频,累计播放量破50万次,成为神农架社科普及典型案例。
聚焦基层需求,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神农架林区社科联坚持社科服务下沉,围绕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组织区书法家协会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将法律知识融入书法创作,通过书写普法标语、法律名言等形式,让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深化对民法典的理解,推动法律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走进生活。
此外,神农架林区社科联联合文化界人士举办神农架草本植物知识普及活动,开展文艺创作助力“药谷”升级采风,进一步展现林区深厚的中医药与民俗文化底蕴,为本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成功举办“神农架清凉之夏”戏曲歌舞晚会,汇聚京剧、豫剧、黄梅戏及地方非遗歌舞节目,吸引观众2000余人,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深化社科研究,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在社科研究方面,神农架林区社科联扎实推进省级课题《神农架以“神农五谷”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目前已完成初稿并进入修改完善阶段。该课题依托三峡大学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神农五谷”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年、五年、十年目标与八项总体目标和发展策略,为林区文旅产业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非遗文化研究同步深化,神农架林区社科联组织学者与传承人启动《黑暗传》文化品牌建设项目,成立版本研究中心与工作专班,系统开展版本搜集、整理、研究与创新工作,逐步形成专业研究团队,推动非遗文化系统性保护与活化传承。
奔赴“十五五”新征程,神农架林区社科联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理论普及+实践创新”工作模式,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提升社科服务能力,推动社科成果转化应用,为林区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社科智慧与力量

扫码查看新闻专题《凝心聚力启新程 社科赋能 “十五五”——湖北省社科普及工作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纪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