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 刘柳 周浩锋 陈少哲)一块普通的黄泥巴,在61岁的陈友芳手中,经过揉搓、粘合、塑形,再用竹刀细致地在头部挑出眼耳口鼻,最后放入烘箱进行烧制,取出阴干,就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在陈友芳看来,这就是泥塑的灵性和生命力。泥塑是一件古老又常见的民间工艺,主要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而成。
上世纪80年代,陈友芳进入黄陂泡桐泥塑厂工作,后来厂子倒闭,泡桐泥塑产业逐渐萎缩,他远赴外乡靠雕塑为生。八年前,黄陂提出重振传统泥塑产业,陈友芳辞去深圳的工作,回乡开了工作室,成了泥人王村的首席雕塑师。
陈友芳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有人能学习这门技艺,但现实却让他有些迷茫。有些非遗项目保护难度大,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传承者后继无人的尴尬和无奈,有人因爱好成了非遗项目的传承接班人,有人通过非遗这扇窗看到了别样的风景,与时间赛跑,与现实抗争,作为泥塑传承人的陈友芳,他的肩上不仅扛着生活,更多了一道传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