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环境的改善,大批鸟儿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视界网 李风 摄)
图为: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秋天,西陵峡秭归段美不胜收。(记者 刘曙松 摄)
本报报道组
前 言
惠风和煦,春意盎然。
湖北日报“生态长江行”采访组,从2月底开始,以洪湖为界,先溯江而上,后顺流而下,踏访长江蜿蜒在荆楚大地的1000多公里江段,和汉江、清江,洪湖、梁子湖,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主要支流和湖库。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静静流淌的大江,时而如玉带般身姿舒展,时而被连绵沙洲阻隔切割。我们既看到江水清澈如许,也看到排污口禁而不绝。我们看到人们为挽留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精灵正作出巨大努力,也看到屡禁不止的电鱼船还在蠢蠢欲动。
看大江东去,听各方心声,我们深切感受到,爱我长江,护我长江,正成为人们共同愿望。以规划为先导的生态长江建设,正凝聚为人们的共识和一步步行动。
“留白”和“++”
荆楚捧出长江新图景
荆江大堤沙市城区段,三三两两的钓鱼爱好者,悠闲地盯着江中起浮的鱼漂。万寿公园旁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几公里长的江滩公园已基本建成。“以前这里全是砂石码头,晴天一身灰,雨天脚不能落地。”荆州市交通局工作人员肖飞介绍,荆州市政府对中心城区长江岸线进行了综合整治。短短3.65公里岸线,搬迁、整治了25座码头29个泊位。
在武汉新港三江港区,鄂州市港航局副局长张志欣隔三差五就会来遛上一趟。“这15公里岸线都是天然深水良港,布局了3个码头。综合码头一期设计吞吐量630万吨,同时兼顾20万个标准集装箱,将成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基地。”
码头,长江生财的摇篮,为什么有的地方在拆,有的地方在建?
一年半前,省政府办公厅一纸禁令,“近期暂停申报或审批涉及使用湖北长江段和汉江沿线岸线资源的项目”,给火热的长江岸线开发,浇了一盆冷水。
彼时,长江沿岸各地建码头、扩岸线,如火如荼。
横空出世的一声断喝,让好多人摸不着头脑。发展不是硬道理吗?长江经济带不是国家战略吗?要让黄金水道白白流淌吗?甚至有人说,湖北自砸金饭碗,在机遇面前“自缚手脚”。“开发易,保护难。一些不完全具备开发条件的岸线资源,不能透支,我们宁可做减法,保护好,留给子孙,留给未来。”省委省政府立场鲜明: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勇于“留白”,着眼的是长远利益。
——严格岸线管理审批程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
——长江岸线原则上只建设3000吨级以上泊位;
——支持港口企业跨行业、地区兼并重组……
以港口岸线整合为切入点,我省大手笔擘画生态长江新蓝图,“1+5+N”的规划紧张编制。“1”,一个总体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5”,五个支撑性专项规划,包括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现代产业走廊、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及文化建设。“N”,对已经出台的规划,如湖泊、湿地、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进行修改调整。
规划牵头部门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让全社会凝聚生态长江共识,让全社会参与建设生态长江,高扬绿色发展旗帜,弘扬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是规划的核心要义。
刚性约束严厉问责
为长江撑起保护伞
春节前夕,省纪委监察厅一份问责通报,让不少人寝食难安。
襄阳市余家湖污水处理厂整改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襄阳市环保局局长、建委主任等12名干部被问责;
大冶市湖北宏力铸造有限公司技改项目未取得用地手续、未通过环评即开工,问责8名干部;
府河孝感段部分拦水坝未办理环评手续,安陆市副市长、云梦县副县长被诫勉谈话;
洪湖市中兴能源公司负责人拦下并殴打在该厂区排查的环保执法人员,被罢免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
4起损害生态环境资源的典型案例,23名干部和相关人员被问责。
这份通报,传递了省委、省政府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猛药去疴,须制度先行。三年时间里,我省出台了两部条例一个决定,以地方法规的刚性约束,保护蓝天、碧水、净土,在全国率先为长江构筑了生态防线。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是湖北为保护长江、建设生态长江,群策群力的顶层设计,堪称生态建设的“湖北样本”。
“不能尽职尽责,使辖区内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人称史上“最严水法”,有20多万公众参与讨论,60多位专家跟进立法。该条例是我省首次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立法,提交代表大会会议审议表决,首次四审通过。
源头防控、以禁促用、综合施策、以用促禁,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禁烧令”,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一场轰轰烈烈的“攻坚秸秆露天禁烧、守望荆楚蓝天”战役在湖北打响。卫星图片监测、无人机巡查、秸秆回收利用……为了生态长江,小秸秆也是“大文章”。
向土壤污染“亮剑”,我省率先出台全国首部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严密的土壤质量标准体系,严格的禁止性和限制性措施规定,实行行政首长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制和土壤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严”字当头管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2014年,我省制定《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出台生态省建设考核、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等办法,以考核的指挥棒,引领生态建设的大方向。
2015年,我省启动“绿满荆楚”行动,目标是用3年时间,到2017年,实现全省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地、村庄绿化地应绿尽绿,新增有林地面积56.84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5%。大地披绿,何愁水不清河不靓?
在省委、省政府的号令下,各地生态建设有规划、有行动:
武汉出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打造“江-河-湖-城”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
黄石在全国率先成立首支环境保护警察支队,成为生态长江建设“急先锋”。
宜昌市加强城区山体、水域保护,创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十堰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布局、全域共创,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新理念、新制度、新实践,为生态长江建设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共饮一江水
呼唤全流域共治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长江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区市,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0%。
无论在黄冈、武汉、荆州、宜昌、恩施、十堰、神农架,无论问计政工农商学,都听到同一个呼声,保护长江,需要上下游、左右岸联合起来,共同发力,需要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
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也为生态长江发出了急切的呼喊。“长江生态治理要发挥规划体系的引领和约束作用。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和保护总体规划》的审批和实施,编制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等专项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强化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说。“治水之难,难在治理体制的分割造成的资源分散、管理分治,最终导致无人负责的‘公地悲剧’。”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应建立统一的治理协调委员会,把相关治理协调的办事机构做实,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监管。“调优、调轻、调新产业结构,全面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的标准,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河湖相连建设‘蓝绿之城’,全面呵护生态长江。”武汉市市长万勇表态。“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没有生态汉江就没有生态长江。”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说。“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母亲河滋养了几亿儿女,是我国的生态宝地,同时也是经济重心所在。有关方面统计,沿岸密布化工、钢铁、炼油企业,化工和水泥产量占全国几近半壁江山。2014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38.8亿吨,比上年增加2.1亿吨,废污水总量相当于60%的黄河水量。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状况日趋严峻,出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流域内重要湖泊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
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历时3年修编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明确提出控制断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生态基流、水质标准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等8项控制性指标,监测生态长江健康。
建设生态长江,这是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和行动引领。
建设生态长江,需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处理好防洪、灌溉、通航、发电的关系,需要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需要处理好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建设生态长江,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和人民福祉。
全流域共治,生态长江在呼唤!
报道组成员:记者 胡汉昌刘长松 甘勇廖志慧 赵峰孙凌
(作者: 编辑:陈亦帆)